有土斯有財,這觀念應該是華人深植在心中的一個想法
所以包租公,包租婆一直都是很多人的願望
畢竟能每月有個穩定現金流真的很迷人
但是...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"But"
買了真的租的出去嗎?這就是包租公最大的問題了
最近看到一篇新聞『空租一整個學期 淡大包租公哭哭』(點我)
暫且不論記者寫的內容到底對不對
(至少租屋須求多集中在學府路,這句就是錯的)
來討論一下買房收租這檔子事
很多事情都剛好很巧,新聞中講的收租建案我就剛好有看過
聊一下之前看『山水苑』的經驗,跟代銷練孝維的橋段就帶過
我個人習慣是不廢話,看完平面圖,直接看屋,講價錢
因為上次帶娘娘出門,她之前也沒什麼機會四處看屋
所以就帶著她跟代銷阿姨哈啦了一陣子
這邊去看了一個6套的房型,開價約在1200萬左右
一間套房大概是200萬,據說租金每月是7~8000元
乍聽之下好像很好賺,投報將近5%
但我後來並沒有買,因為我考量到下面幾個點
1.時間
看屋時,已經開學,這時已經沒有租屋潮
代表一入手,至少會空窗半年,而且是上學期的開學
沒有剛考上的新生,在地學生會住半學期搬家的人
一定都會精打細算。
2. 地點
位於淡水,如果我要來看每次車程至少都超過一小時
3. 客群
學生為主,雖然少子化父母會讓小孩住好一點
但是少子是趨勢,附近的租金勢必易跌難漲或是持平
4. 下任屋主
房地產是投資工具,而且收租的房子,更是如此
只是純收租若只有5%,那一定有更好的標的物
附近的房東都是老地主,外來客很少會想來這邊當包租公
如果物件不搶手,你下一手是要賣給誰賺價差??
綜合以上四點,我沒有進場
還有其他評估房地產是否值得進場的條件
在此就不多說,因為前三項就已經被否決,沒必要再往下看
多看只是多扣分,也浪費時間。
四大象限中,大家慢慢被教導要走到右邊相限
右邊就是 B與I兩個,有人會想要選那一個
有錢人告訴我們『兩者我都要』
經營一份能像包租公有穩定收入的事業
然後還有真正包租公般的投資
這不是兩全齊美的事嗎?
何必一定要二選一
想多了解怎麼兩全齊美,加我FB聊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