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」
(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)
但在西元2015年,這個理論被更新了。
看~是不是超中肯,出門在外,一怕手機沒電,二怕沒有網路
沒網路這事現在大部份人都有辦行動上網
而且免費WiFi的熱點也頗多,應該不會是太大問題
但是充電這事,就頗麻煩,不是人人都會帶行動電源出門
像JON就是個不喜歡帶行動電源的人,因為重量又加重
而且在充電的時後,一條線在那邊卡來卡去很麻煩
有時候帶了電源,卻又沒帶線= =那招呀~!!!
有人說線長一點就好
但有時候長線真的很像綁尿袋,隨時都牽一袋
有人說線短一點就好
但要用手機又嫌不夠長,畢竟一吋短一吋險
有人說無線充電好。
無線充電盤不是也要接條線嗎??
長線內線短線,不如真的都沒有線,自己會來電是最棒的。
話說『價值的創造在於解決了多少的問題』
身邊iphone的人其實不少,從5S到6到6S其實都有人拿
就有人拿出了這玩意,初看第一眼,這不是保護殼嗎?
而且就很普通,沒有什麼特別炫的造型。
但盒子上面寫著『電池背蓋』,這就有點不太一樣了
怪不得盒子上面,歐洲美國台灣的安規認證標章都有
以前JON工作就是做這些相關認證的申請
有認證的大部份都是安全無慮的,而且有合法公司負責出貨後的服務
沒認證的3C電子產品,大家在使的時候就要多注意。
簡單的包裝,將產品固定在盒子中間
翻過來一看,發現是保護殼加上行動電源背蓋
輕輕滑動就可以拆開
而且厚度很薄,手邊沒工具量測,看了一下官網
厚度是0.41cm= 4.1mm
後面黑色那塊就是電池背蓋
對比一下跟常用的行動電源,還有兩枚硬幣的厚度
重量方面就只有69g,裝上去之後,感覺並不明顯
在喇叭孔、耳機孔、充電孔的部份切割也非常精準
不會有孔位偏差的狀況
還沒安裝的時候,也是可以按左下方的小圓鈕來確認電量
安裝好時,接上充電線,會先優先充手機的電,再充行動電源。
每次充電2400mAh的電池容量,可以在40分鐘內充滿72%~76%的電量
為了兼顧電池容量的回充時間跟手機的耗電狀況,所以並沒有設計能充到飽的容量
電池千萬不要用到電量0%才充電,這樣是非常傷電池的!!!
以前什麼電池記憶的問題,早在鋰電池就改進了,別再相信網路傳言了
還有一點就是,電池要充到真的飽,其實會比放電到0%,會花更多的時間。
(這個牽扯到一些基本電學的原理,在此不多討論)
簡單的例子就是,考20~30分的人,要進步到70分其實很簡單
但要讓一個95分的,再往100分前進,難度就相對高了。
那每次都考0分的,光自己狀態就有很大的問題,久了一定會更糟的。
至於最重要的『去那買??』
這個JON來找找,順便問問看有沒有啥優惠,再來提供給大家